在阅读本文之前,您可以选择点击关注,成为我们的忠实粉丝。这样,您便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文章的推送,免费获取有关党史、领导人过往等热点信息和深度分析。
毛主席曾经说道:“人常说人是铁,饭是钢,而我认为人是铁,烟才是钢,若不抽烟心里总觉得憋闷。饭可以暂时不吃,但烟可绝对不能少。”为了控制毛主席的烟量,负责保卫工作的卫士们屡次绞尽脑汁,有时会将一支香烟折成两段,让他每次抽完后可以有一定的间隔时间。关于毛主席开始吸烟的具体年份,迄今为止并没有确凿的文字记载,连毛主席本人也未曾对此进行过公开说明。
在中央苏区时期,毛主席常常深入群众,进行广泛的调查与研究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习惯吸食农民们自制的“生烟”。这种香烟由晒黄的烟叶制成,经过切碎后用纸卷成锥形,吸上一口能让人精神焕发。毛主席通过与群众共享这种烟草,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,这不仅满足了他的烟瘾,也增加了与基层的互动,可以说是一举两得。
展开剩余80%在南征北战的日子里,除了“生烟”,毛主席偶尔还会享用国民党军队缴获的各种香烟。这些烟的品牌各式各样,毛主席也亲自品尝过多种口味,他曾自豪地表示:“我是在各家各户的餐桌上长大的,烟草自然也要尝百家之味。”新中国成立后,因工作繁忙,毛主席往往连夜进行文件批改,唯有抽烟才能使自己保持清醒。尤其是在北京时,他抽的香烟常常就在他的身边,但一离开京城,就需要购买一些当地特产的香烟。
毛主席在抽烟方面的消费并不小,有时一天就要抽三包,按月算支出可以达到数十元。1968年,毛主席因重感冒身体虚弱,但抽烟的瘾头依然没有减退。他试图忍耐,却忍不住抽了一支,结果刚吸几口就开始剧烈咳嗽。此时,李先念便为他推荐了什邡烟厂专为领导人生产的13号特供雪茄烟,吸后果然对咳嗽的症状有明显改善,毛主席对此赞不绝口。
虽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并没有显著好转,反而愈发虚弱,但医护人员不忍心看他忍受戒烟的苦难,最终决定特别为他研制一种混合了中草药的雪茄烟,去除烟草中的有害成分。这一措施既能维护毛主席的烟瘾,也能尽量减少对他健康的危害。为了确保安全,什邡卷烟厂专门成立了生产小组,并设立了两个安全措施严格的房间,周围还拉起了钢丝网。
1974年,毛主席开始了正式的戒烟之路。尽管在戒烟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痛苦,几度见到香烟和烟具就摇头离开。有一次,周总理见他戒烟如此艰难,出于同情劝他可以适度抽一点。然而,毛主席却坚定地继续坚持,最终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,再未与烟草有过任何接触。
和毛主席有着相似习惯的还有刘少奇,他的兴趣爱好并不多,但却有抽烟的习惯。这一习惯可以追溯到战争时期,那时他常常忙着工作,动辄十多个小时不见休息,为了提神,他需要一支香烟来助力。有一部反映解放战争的电影中就有刘少奇与毛主席、邓小平共吸香烟的场景,这不仅展示了那个年代的艰苦,且也生动地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团结友爱,这一幕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新中国成立后,刘少奇走访过多个烟区与烟厂。1960年4月28日,他和夫人王光美前往成都参加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时,视察了国营宝成仪表厂。在这家工厂,他的招待香烟是刚试制的“金丝猴”牌香烟。在接过香烟后,刘少奇高兴地表示感谢,并细致观察包装与烟丝,称赞其设计美观且烟质上乘。
刘少奇在抽烟时十分珍惜这一过程,尽管他常年吸烟,但每次他都小心地熄灭未吸完的烟,将其放在烟灰缸中,待会儿再点燃继续吸。这种一丝不苟的习惯也反映出他对香烟的珍视。在刘少奇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后,虽有能力购买较好的香烟,但他依旧保持节约的品质,每月坚持抽最便宜的“大前门”。
一次,刘少奇在西花厅与周总理讨论工作,周总理为了款待他,从柜子里拿出一罐“大中华”烟,想为其破例。然而,刘少奇却拒绝了,依然从口袋中掏出自己的“大前门”,他的理由是习惯了这种烟,而且他还关心家庭的财政支出,因为家里人还等着开销。
刘少奇在吸烟节约这一点上,毛主席自然有所耳闻。在一次谈话中,毛主席向他推荐了玉溪烟厂特制的“云烟”,并说明自己已经为这支烟付了费。然而刘少奇只是嗅了嗅说了声“好烟”,点上后依然继续抽他习惯的“大前门”。当被问及原因时,刘少奇诚实地解释道:“不是不想享受好烟,而是担心一旦上瘾就难以戒掉……”
希望您能继续关注我们的文章,成为铁粉,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和深度阅读体验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好配资-配资杠杆之家-配资炒股网股票-配资实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